钱人阁 > 重生七零末,俏媳辣当家 > 第六百四十章 夏作家

第六百四十章 夏作家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姐夫啥时候来,有需要就记得叫我,我开车去接他。”

    好死不死,纪远这时候在接上一句。

    石蝉闹了个大红脸,低声道:“唔。”

    每次来回,柴粮肯定都要带点东西,让他一个人确实不方便。

    纪远喜孜孜地,接收到了这二人合好的信号。

    纪远看好石蝉和柴粮这一对。

    毕竟,他们之间存在的疙瘩,就是文化和地位的巨大鸿沟,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填平鸿沟的神兵利器,那就是:

    两个孩子,还有他们之间经过漫长岁月建立起来的爱与信任。

    有些爱,是后知后觉的,相信经过这一段时间分离的沉淀,他们已经能够明白,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夏颜从郑岚拿来的一堆邮件里,一眼就看到一张《北方文学》杂志社的来信。

    难道是寄样刊来的的?

    夏颜不在意地拆开了信封。

    “尊敬的石颜同志:见信如晤……”

    没想到,这是一张邀请函。

    邀请夏颜去参加一个文学讲座交流会的。

    “怎么办?我去不去?”

    纪远进客厅时,就看到夏颜正在为难地嘀咕。

    “去哪里?”纪远问。

    “《北方文学》邀请我去做文学交流,我以前没钱的时候,不是写稿赚钱吗?

    没想到,以前那些心灵鸡汤,在这个时候还大受欢迎,着实赚了不少稿费,帮我缓解了经济危机。”

    夏颜实话实说。

    “你?青年文学家?”

    纪远看着夏颜,然后失笑。

    这都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头衔啊?

    为了赚钱,姐姐也是很努力了。

    当然,现在夏颜不会缺钱了,她现在缺的是更多的钱。

    “是啊?有什么好笑的?”

    夏颜也有点脸红。

    主要是那些文字真的不是她写的,也不知道脑子里有那么多鸡汤,当时就象水一样倒了出来,没想到,还成为这个时代的正能量,给了许多年轻人以鼓励。

    这不是夏颜自吹的,而是邀请函上写的。

    “那就去呗,开拓新的领域,而且你想过没有,也许你会遇到许多有潜质的年轻人,未来也是各个层面的精英,也算是一条发掘人才的途径。

    我陪你去,正好我也去看看热闹。”

    纪远看热闹不嫌事大。

    “好。”

    听说纪远要陪她一起去,夏颜也就倍有安全感。

    闺蜜就是这样的存在,不管你是大晚上去厕所,还是半夜去操场上鬼哭狼嚎,只要她在,你就敢为所欲为。

    再一想纪远的话也不无道理,现在的青年才俊,大抵热爱文学,比如一些成功转型的儒商。

    现在的文学界,可以说是如后世的商界一般,人才济济,来自各行各业,只是大家都把文学当成照亮心灵的一盏灯。

    夏颜想了下,觉得还是有点害羞的,毕竟,以前她发表作品时,大家只知道石颜,不知道她是男女。

    但是少部分读者,从她中性的笔名,一直在揣测她是男作家。

    现在好了,男作家摇身一变,成为女作家,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受到心灵一百万点暴击?

    有鉴于此,夏颜觉得,自己还是需要精心打扮一番,充分突显女性特质,免得有些女读者错付终身。

    于是,因为在家带娃,许久未着红妆的夏颜,一番认真描眉画眼,又穿了一件白色紧身雪纺长裙,一头披肩长发,戴了一夜的卷发棒,凹出大波浪的造型,显得风情万种,婀娜多姿。

    看惯了夏颜素颜的纪远,来接她时都呆楞了一下,说:

    “好久没看到你正经打扮了。”

    “行了,走吧,时间快到了。”

    夏颜看了眼《北方文学》邀请函上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半。

    这个点,看样子,杂志社是有意请大家撮一顿,不然不会安排这个点钟。

    国人好客,三点半随便一交流就是五六点,到了饭点,自然得留下来吃饭了。

    夏颜比较满意的是,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恢复性训练,身材已经达到了怀孕前的水平。

    但就是上围暴涨,需要更新内衣。

    纪远开车,夏颜上车离开的时候,罗文娟老远看到,不禁嘀咕,纪远身边那个美女谁呀?好象从没见过。

    二人一溜烟地来到了现在文学青年心中的圣地,《北方文学》杂志社。

    杂志社现在是热门的好单位,有钱,还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是经过十年文化精神沙漠饥渴的年轻人,最崇拜的圣地。

    来到杂志社,光站在这里,就感觉呼吸到的都是精神的富氧离子。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是国内历史上,文学从业者最高光的时刻之一。

    但凡一个编辑,如果下到地方上,都能轰动一方大员,引来对方热情的接待。

    这个年代,不管是报纸、广播、杂志,都是从业者如果回忆往事,最津津乐道的黄金时代。

    就象女排精神可以鼓舞一代人一样,这时候一首诗,一篇小说,但凡出彩的,就能一朝成名天下知。

    而且,创作者也能享受到实际的各种好处,比如解决编制,特招为文化馆干部,成为各级各届的坐上佳宾,成为文学爱好者的精神支柱。

    就如余华老师说的,他在八十年代,被京城一家杂志社邀请进京改稿,杂志社不光给他解决来回车费,在他改稿期间,还提供免费吃住。

    余华老师是个实诚人,去用了一晚上就把稿子的结尾,从编辑不满意的“灰暗”改成了“光明。”

    结果编辑大为夸奖,说他稿子改得又快又好,又说有人在这里三个月了,还没改好。

    余华大为震撼,打听之下,才知道还真有人三个月稿子没改好的。

    编辑点提他说,来京城一趟不容易,不如趁机去看看参参见一下。

    于是,余华在京城整整住了一个月,玩遍了京城大小景点,然后,编辑又给他开了一张出差证明,才让他回去。

    他回去拿了出差证明给单位报销,竟然还报销了80多元。

    他当时揣着这80多元,简直就象揣了笔巨款。

    而且,县里的领导听说他竟然去京城改稿,大感倍有面子,说他是本县有史以来,进京改稿第一人。

    县里立即着手为他解决到文化馆上班,转眼就成了正式编的国家干部。

    这在后世,简直是匪夷所思,不是凡进必考吗?

    但是在这年头,文学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