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阁 > 异世农家 > 第三百七十三章 枯杨县的改变

第三百七十三章 枯杨县的改变

作者:守着鱼的老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到开饭的时候,二丫、大伯娘、二婶忙着先把孩子们照顾好,再准备吃饭。

    安子媳妇虽然也跟着一起帮忙,但是她内心还是觉得这事根本不用她们亲力亲为,直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安子跟她解释:“你别总觉得二嫂愚拙,其实你自己带着两个儿子也应当知道孩子稍有疏忽就会生病,这又是在路上,孩子不得有半点闪失。还有,二嫂从接手这些孩子起,就一直是她把关照顾着,孩子什么情况她心里有数,一旦孩子哪里不舒服她也能及时发现。如果放手给不熟悉的人,没能及时发现孩子不对劲的状况,那且不是酿成大祸?”

    安子媳妇辩解道:“我不是说二嫂愚拙,就是从这件事上感觉她处理事情不懂得变通,为什么还能在短短时间里就挣了那么大一份家业!”

    安子“嗤”的笑出来,“二嫂不懂得变通?那你可是大错特错了。二嫂做事是在稳妥当中求得最大的变通,那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些孩子,只是因为还没有到家,二嫂才不得不亲自照管。到了家里,家里全部是照顾孩子的熟手,二嫂将记录孩子日常生活情况的册子移交给她们,她就不会再插手孩子的任何事情。这只是暂时的!....”

    安子说着话,突然又转过话头:“对了!明天一早二嫂就要出门去查看在州府近郊枯杨县置办的那块农田,只怕要到晚上才能回来,你帮着照看一下孩子,免得大伯娘和我娘忙不过来。”

    安子媳妇听了这话,又噘着嘴想要说:你看!不买奴婢照顾孩子。这问题就出来了吧?想想又忍了下来,免得相公说她太较真,显得刻薄。

    不过她倒是听着枯杨县很熟悉:“哎呀!枯杨县不是你以前任职的地方吗?我怎么不知道二嫂家在那有块农田?”

    “那是二嫂说不能让人知道那地的东家跟我有亲属关系,免得被有心人做文章,所以谁也没说。这北边的几个火锅店、烧烤店、还有市场卖水产、反季节菜什么的,大多都是从这儿送过去的。这块田这几年也挣得不少呢!你陪嫁的那块田能挣那么多,也是多亏了二嫂派过来的主管。帮着一起种植一起出售。要是依靠你家那个什么庄头。只怕你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买胭脂、首饰用的。”

    安子媳妇惊讶的小声叫起来:“呀!那个刘主管原来是二嫂家的人那?!他一直帮我那块田一起种一起收一起卖,我还以为人家是想要巴结你,所以一直都没有想过问一声。你今天要不说出来。我只怕一直蒙在鼓里。这么说来,我这又欠着二嫂好大的人情呢!”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人情的话!大哥大嫂帮着我们在杨泉开荒那么多地,要是跟外人一样按人情算,你可还不起!”

    安子媳妇这可没话说。那些地足有两万多亩,除了里面包括的矿山由大哥和二哥家开采。虽然她家只得地里的出产。那他们一年也能净得一万多两的银钱,而且他们夫妻俩和来子夫妻俩都是什神不烦,坐在家里拿银子。

    她娘家的几个姐妹羡慕的恨不能跟自己掉个个儿,每次回娘家聚到一起了。都要说几句酸话被娘亲呵斥了才消停。

    在她所知道的范围里,是真没有听说过还有哪家弟兄像王家这样亲密无间的。一娘所生的亲兄弟都没有,更不用说这样隔着爹娘的堂弟兄了。

    第二天很早二丫就骑上马。独自一人去了近郊的那块田。这块田是当初为了帮助安子搞政绩以及供应豫州府新开的火锅店而置办的,还特意把最会侍弄农田的刘大海给调了过来。由于这边更需要泥鳅、黄鳝这类水产。二丫便把这块田全部改成养殖水产和种稻子的套养田。只是这边的田地都是平原,没有大江小河这些,只有远远的一条大河由西向东而去。而他们的水利也就是挖了几口又浅又小的水塘,水塘连接着的是通向大河的深水沟,这水沟也是人工挖掘的。

    他们本地人都是种植一年两熟的作物,一季冬小麦一季中稻,小麦作为旱粮,不怎么需要水,只靠着老天三不五时下一场雨就完全够用。等到需要种植中稻时,正好赶上雨水多的季节,所以这样的水利对于当地人来说是完全得用。只是对于要做套秧田的二丫来说,这样的水利几乎没有用处。她也是因为刘大海种了一年,怎么也没有办法弄成全年的水田,向她求救,她才跟着小虎骑马快跑的过来,给这儿田地进行了水利改造。

    在这里兴修水利却要比刘家岭一组高于河道的旱地修水利简单的多。只要从高到低修水库,每一口三十亩以上的水库保证两百亩田地在冬春两季不干水就行。

    这个枯杨县别看就在豫州府近郊,可是人家也是个穷地方。因为他们一年只能种两季,除去农业税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赋税,他们自家能够留下来的根本不够一年嚼食。有门路的就在州府打零工挣点外快,没有门路的都候在家里省吃俭用干耗着。

    二丫家要在这边找人挖水库,因为工程比较大,他们原本担心要找那么多的人会很难,谁知他们的信息一发出去,几十里外的地方都有人跑来要活干。

    二丫原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所有水库挖成功,没想到一个一冬一春就挖好。首先是因为过来干活的人多,其次是这时候的百姓都实在,干活都很卖力。当然磨洋工的也有,不过,二丫会安排,都是四个人一组,每天划好固定的两块地,当天挖完一块地就照原定的工钱每天三十文(不包吃喝)给付,要是能够挖完两块地就给双倍的工钱六十文(另外每人分半斤肉回去补补身体)。谁想磨洋工的话,首先的想想组里其他人能不能饶过他。

    短工们是卯足了劲干活,有的恨不能二丫多划一块地给他们好让他们再多挣一点。但是二丫知道人的体力就在那儿,一旦超负荷干活干过了头。可是很伤寿命的。她还没有那个把人命不当命的狠毒之心,所以就将每组要挖的地块都固定在两块,谁想多挖都不行!

    水库早一年挖成,二丫就能早一年挣钱,而她一年的收入可不是小数。所以对于这里那些过来干活的短工们二丫也是心存感激,就想办法让他们的地尽可能的多产多收。

    因为不可能家家都跟着养泥鳅、黄鳝,所以只能想别的招。先是收割中稻之后的旱地进行套种。其次是中稻田养鸭子。再次是种植反季节蔬菜、再再次就是种植西瓜等贵重值钱的副业,最后就是各家的浅水塘利用起来,养莲藕、养各种鱼。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不敢相信二丫的,二丫怎么劝说他们都不敢照着做。二丫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给了两家一年的正常收入之后,再拿他们两家的田地、池塘做示范。直到成功的第二年才有人家陆陆续续的跟风,终于把二丫给与他们的一些增产方法切实的实行开。

    不过四五年的时间。二丫再一次来到这儿,看到的景象已经大不相同。也许中原古老民族骨子里都是把住放在第一位,这地方的百姓跟王家都是一个性子。吃的怎么样,二丫看不见。但是这房子几乎是家家都变了样。原来低矮、破旧快要倒塌的泥巴墙、稻草麦秸顶的房子,大多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砖墙瓦顶、还有高高的院墙、宽敞的门楼的新砖房。

    在庄子里的空地里玩耍的孩子们也变了样儿。以前那衣服上扒满了补丁、补丁上挂着布片儿的破衣烂衫已经不再。入眼的孩子们衣着上虽然不是新衣新鞋,不过个个都穿的工工整整。男孩子穿着自是男装,女孩子穿着的自是合时令的正常衣装。

    第一次过来的那一段时间,二丫经常看到男孩子穿着改小了的母亲衣服,女孩子秋天、冬天、春天穿的都是那一件不知道补了多少回的烂棉袄。一个个脸上灰苍苍、头上乱糟糟、两眼无神、面貌无光、反应迟钝,没有一个孩子应有的活泼和快乐。二丫知道这是严重缺少营养、长期饥饿下的后遗症!她当时也没有什么好招,好在她家需要人挖水库,这里家家都有劳动力,一冬一春挣得工钱和奖励的半斤肉够他们家吃好喝好一年。再加上后来家家学着套种、养殖副业,日子越过越好,这些孩子也渐渐的养好了。这会儿个个脸上都充满喜乐的你追我赶的奔跑,曾经的困苦在他们身上已经找不到痕迹。

    “快看!那儿有个骑大马的。”有个孩子远远的看到骑马经过的二丫,指着对小玩伴们叫嚷起来。

    虽然他们家家现在过得好起来,但是大马对于他们来说依旧是个不可奢望的奢侈品。孩子们又很少有机会进县城见世面,故而还有很多孩子还不认识大马。他们相互之间赞叹着:“哦!原来那个就是大马啊!好高哦!”

    “哼!我看还没有我家的牛大呢!有什么好的!”

    “哎呀!你知道什么啊!我爹说大马可值钱了!一匹马能换十几头牛。”

    “哼!我家有可多钱,赶明儿就让我爹买一匹大马来家。”

    旁边有个孩子忍不住低声跟同伴说道:“狗耙子最会吹牛,上次他还说他娘在县城给他买了好多好多的糖果,带着我们去他家看,结果什么也没有。他还把他家装糖的糖罐子打破了,被他娘抓住打的好惨呢!”

    “就是,现在又来吹牛了!”

    有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在羡慕的看着大马,看到骑在马上的女人,突然眯眯眼,大声的叫道:“我认识那个骑马的婶婶,是那个有很多钱的东家娘子。快!快去跟家里人说,那个有钱的东家娘子来了!”

    “哎!”孩子们一哄而散的往家里跑去。(未完待续)

    ps:嗨!一次跟不上就次次都跟不上,真是着急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