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阁 > 倾砚 > 第153章 跋扈

第153章 跋扈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后早朝问政,那都是十年前的老黄历了,尤其是近年来入班的朝臣,何曾见识过?就连众家老臣,也都印象模糊了。

    这下好了,群臣不止重又在朝堂上见到了凤仪更胜当年的太后娘娘,更见识了她迥然于当年的雷霆手段——

    早朝行礼毕,群臣个个无不满肚子的心事,只是都忍着,就等着别人去当那出头的鸟儿,一时间朝堂内静寂无声。景砚却毫无防备地宣布了左相段炎乞骸骨告老的折子被批准了。

    众人心内都是一凛,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头。可不等他们反应过来,景砚便先他们一步,雷厉风行地任命了新相。

    登时,被太后任命“暂代相职”的裴重辉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这感觉可不美妙,反倒令人如芒在背。

    裴重辉拒绝的话涌到了嘴边,一只脚都要迈出去了,又被他生生地忍住:端坐在上面的凤袍女子虽然年轻,政治经验却丰富得很,她的决定绝不是拍脑门凭空来的。所以,此时此处绝不是商榷的恰当时机,且耐下性子吧。

    裴重辉不急了,比他着急的可多得是。

    “太后!臣觉不妥!”有御史跳了出来。

    终于有忍不住的了。景砚暗自冷笑,眸光扫过出班的御史。那御史不由得脊背一寒,不由自主地拔了拔,似乎这样就能给自己壮胆似的。

    “如何不妥?”以裴重辉的视角来看,太后此时声音的温度已经降至冰点以下。

    那名御史梗着脖子,大声道:“太|祖遗训,后宫不得干政!”

    景砚双眸一眯,迸射出一道危险的光芒。她并没急着搭理那起刺儿的御史,而是侧头划过丹墀下站立的众臣:御史这么快跳出来,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谁的怂恿?

    这回换作下面立着的众人如芒在背了,更有几个心虚的心里小鼓“咚咚咚”乱敲个不停,皆忖度着:太后不是一向端庄雍容的吗?怎么跋扈起来,比皇帝还甚?

    他们哪里想得到,他们的皇帝就是被太后从小宠出来的?物似主人型。宠物都那样了,做主人的岂不更厉害?

    做足了震慑群臣的功夫,景砚转过脸看着犹杵在下面的那名御史,凉凉道:“你刚才说什么?”

    那御史被她的话噎住:您是故意的吧?

    刚才那么大声,他绝不信太后没听清。

    “臣……臣说,太|祖遗训,后宫……后宫不得干政。”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一遭,御史大人明显没了头一遭的气势。

    景砚的唇角一勾,明显是淡淡的嘲讽,她的声音清朗依旧,“那么请问御史大人,何为‘后宫’?”

    那御史听到她称自己为“御史大人”,便觉得一股凉气自脚底板蹿了上来,直冲脑门。

    “后宫……后宫自然是指天子之妻……之母……”他抬头对上景砚嘲讽的目光,嘴皮子不由得不利落。

    “御史大人错了!”景砚突地打断了他,“母与妻,孰重?自然是母为上!”

    她说罢,厉声斥道:“身为御史,奉天子命监察百官,自家就该修德重礼做百官的表率!连这等孩童都懂得的道理都分辨不清,可还担得起御史的职责?”

    她虽是问句,实则是否定了这名御史的资格。

    好厉害的一张嘴!群臣无不心惊,庆幸自己不是杵在那儿的御史大人。

    英国公景子乔闻言,眉头紧皱。

    只听景砚续道:“御史大人既言天子之母为后宫,那么请问,先帝年幼时太皇太后听政算什么?”

    那名御史张了张嘴刚想说什么,又被景砚抢白:“你是想说‘算后宫干政’吗?呵!若哀家记得不错,你是先帝景耀三年的进士吧?若没有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明察决断,大周得享太平盛世,你的功名从何处来?还敢今日在朝堂上妄论什么后宫干政!”

    那名御史哑然。

    景砚才不管他如何,索性把他晾在原地,转向群臣道:“陛下亲征北郑,我大周疆土广阔、百姓万万众,每日间的国政要事、急事难以计数,难道都要堆积到陛下凯旋之时再做处置?便是送到边关去等陛下处置,你们不心疼陛下的身子骨经不经得起这般劳累,食君禄、承君恩多年,也该知道为君主分担,替天下百姓多做考虑吧?”

    群臣听得讷讷无言。

    一时间,偌大的朝堂成了景砚一个人的舞台。

    景砚又道:“陛下不在国中,诸卿更该打叠起精神来,比平素陛下在时更加倍尽心于国事才对,岂能有分毫懈怠懒散,甚至退缩、拆自家台的行为?”

    太后这话头,俨然指向告老的段相,其门生故旧皆不禁脸红。

    “哀家也乐意在宫中安享岁月,可,小到一家一户,大至一国,总要有一人做主。试问众卿,哀家不坐在这里,谁坐在这里?”

    景砚说着,又肃然道:“或者,哪位自认为有资格坐在这里,不妨提出来!”

    群臣错愕的同时,皆道:“臣等惶恐!”

    开玩笑!谁敢坐那张椅子?想谋朝篡位啊?

    裴重辉仰视着景砚侃侃而谈的模样,不禁感慨万千,内心里原本的坚持中更生出了动摇来。

    一场风波就这样消弭了。

    散了朝,景砚有些激动,还有些感伤。

    她激动于自己可以帮助无忧处置朝政,安稳天下,免除了她的后顾之忧;感伤于只在朝堂上一个时辰,她便觉得疲惫了。

    景砚坐在书案后,案上是一摞摞的奏折,奏折旁是宇文睿用惯的御批朱笔。重阳宫中,处处都存留着宇文睿的气息——

    年轻的,充满活力的气息,就像此刻外面天空中越升越高的太阳,耀眼得令人无法直视。

    她的无忧才十八岁,活泼泼的,还有那么长的人生路要走;而她,已经要踏入而立之年。这样的年纪,放在民间,怕是都快要做祖母了吧?

    景砚无法不联想起早起秉笔为她梳妆时,挂在梳篦上的那根刺眼的白发。她竟有了白发了?

    景砚黯然。

    她与她,相差的,又何止是十年的光阴?

    由不得她过多感伤,申全秉说英国公求见太后。

    景砚暗叹。她知道,父亲迟早是要来的,有些事,也该和他说清楚了。

    英国公入内,见景砚一副淡然平静的模样,心中更觉焦急,也顾不得国礼了,急道:“砚儿,你这般做,实在不妥!”

    景砚起身,轻笑道:“父亲请坐。”

    又转头吩咐申全,“取前儿的贡茶,好生为国公泡来。”

    申全答应一声,去了。

    英国公纵然坐下,又有好茶喝,心里也不觉安生。

    景砚好整以暇道:“前日刚送来的贡茶,只送去了些给母后尝鲜,女儿还没舍得喝。恰好父亲来了,也让女儿公器私用拿来孝敬父亲一回。”

    她说着,露齿一笑。

    英国公听罢,脸色更难看。

    景砚不急不躁道:“父亲是嫌今日早朝上,女儿所做所为不妥当吗?”

    英国公瞪她一眼,显然是在说:明知故问。

    “父亲内心里,是认为女儿以后宫身份干政不妥,还是因为女儿姓景而如此作为不妥?”

    “你……”英国公语结。

    恰在此时,申全端上茶来。景砚亲自擎过,奉给英国公。

    “恐怕父亲此刻心中所想的,是后者吧?”景砚直言道,“景家几代簪缨,父亲亦为官几十年,至今安安稳稳,皆因行事低调不张狂。家训如此,女儿省得。”

    “那你还……”英国公恨铁不成钢。

    “父亲难道忘记了,女儿是景家的女儿,却也是宇文家的媳妇啊!”

    见英国公的脸色微变,景砚含笑道:“不错,我景家素以‘敛其华,端于行’教导子孙。可是,父亲为政多年,难道不是胜在‘未雨绸缪’四个字上了?”

    英国公沉吟不语。

    “父亲请看这贡茶,”景砚扬手一指桌上的茶盏,“这茶味醇色美,兼之产量极少,除了每年供奉禁中的,余下少少,以千金计。大周名士,以得此茶为莫大荣耀,更冠之‘君子茶’之名。”

    她话锋一转,道:“然,父亲可知,这茶的枝干却是依附在其他粗壮高大树木上才得以生长的?”

    英国公亦是个聪明人,闻言神色微动。

    “景家再富贵,终究是大周的臣子,这大周的天下,到底是姓宇文的啊!”景砚叹道,“父亲当年极力显明立场,拱卫陛下登基。如今,怎么反倒退却低调起来了?”

    英国公也不再躲避,摇头直言道:“此一时彼一时啊!砚儿,当年还有段相一系支持啊!何况,还有太皇太后……”

    “父亲,如今,太皇太后亦是太皇太后,没有分毫的改变。”

    “那段相?”

    “段相告老,段氏一系式微,正是父亲当仁不让的时候啊!”景砚殷殷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可这出头的椽子……”出头的椽子先烂啊!

    景砚笑得有些无奈,“世人眼中,景家早就是宇文氏的死忠了!父亲难道今日才知?”

    无论做与不做,前进或后退,这个帽子是无论如何都摘不掉的了。

    英国公沉默半晌,忽的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轻顿在桌上,长出一口气,“罢了!”

    景砚暗自松了一口气,知道父亲这是心意笃定了。

    英国公却凝着景砚,疑惑道:“砚儿,你的性子为父清楚得很,向来不是这等张扬的,为何今日……”

    景砚的嘴唇抿成一线,“皇帝亲征,朝中人心凌乱,女儿若不使出些雷霆手段,恐怕难以服众。”

    英国公仍是不甘心,追问道:“难道你也认为皇帝亲征得对?”

    景砚睫毛垂下,遮住眼中复杂的情愫,淡道:“大周是皇帝的大周,景氏是皇帝的臣子。”

    是臣子,就该遵从主君的决定。

    “哼!小小年纪,这般有主意!比先帝还甚!”英国公说起皇帝那执拗的小孩子脾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

    景砚见此情景,又觉好笑,又是无奈。

    英国公又道:“既说朝中人心凌乱,怕是已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了?”

    “是,”景砚点点头,“这人旁人动不得,须得倚仗父亲。”

    她没忘了送自己的老父亲一顶大高帽。

    英国公隐有所觉,蹙眉道:“那人,怕是不好动吧?他再不济,也是许多代的根基了……不若等陛下凯旋之后,再动手?”

    景砚不同意道:“恐怕那时已是迟了。女儿所担心者,就是那人同北郑勾结,危害皇帝的安危。”

    “你倒在意陛下到了十分!几十万人护着她,谁又能如何了她?”

    英国公要是知道了五原城之事,恐怕就不这般想了。

    景砚垂眸看着案上宇文睿用惯的朱笔,缓缓道:“女儿更想她在外征战的这段日子里,为她除去朝中的隐患。到时候,天下一统,海晏河清,外无外忧,内无内患,她会更欢喜的。”

    英国公听着,一抹诧异从心底升起。他盯着景砚的脸,总觉得那表情似曾相识。这念头在他的脑中盘旋往来,挥之不去,令他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