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侯方域的抉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罗剑想得很晚才沉沉睡去,早春寒冷的夜晚里,躺在床上睡不着的不仅是罗剑,沧州城里的侯方域也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今天晚上侯老太爷又把侯方域喊去痛骂了一顿,按说李香君和孩子已经跑了那么久,何况现在战云密布,满清朝廷也顾不上让他把嫡孙送到京城当人质了,老太爷应该不会发火才对,但老太爷就是指着侯方域的鼻子狠狠骂了他一顿,让侯方域觉得在这么多下人面前真是颜面尽失。
尽管沧州已经乱成一锅粥,但因为把谭泰巴结得好,谭泰给侯方域一家人住的院子派了一队士兵守着,这让侯家的日子在混乱的沧州城里依然显得颇为平静。
但知府衙门现在却完全瘫痪了,除了几个同知、通判还呆在家里,府里的师爷和各房吏员们早就跑得不知去向。不过侯方域知道,府衙即便不瘫痪,他现在也无事可干,尽管谭泰对战争的预期极其悲观,但准备安心过几天舒坦日子的他把沧州的所有权力都收了去,在他看来,大权在握也算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吧。
侯老太爷今天大骂侯方域的起因很简单,因为侯方域今天没有到府衙去值守,也就是说侯方域今天没去上班。
侯方域本来心志是颇为坚定的,当初在扬州出现那么多的新鲜东西对他一心“向上”的心思影响都是极小,现在尽管形势不利,但侯方域并没有对满清朝廷失去信心。在他看来,如此礼贤下士的朝廷不会这么快就完的。
侯方域对满清朝廷有信心还来源于对南京政府的没信心,他总认为大都督罗剑在扬州和南京实行的那一套完全有悖于常理,最让侯方域受不了的是扬州政府里上下尊卑不分。
谁都想不到,当初让侯方域下定决心离扬州去寻找“光明未来”的竟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
那天早上侯方域如同往常一样到大都督府报到,到了大都督门口时,罗剑的卫队长赵全跟他开了一个玩笑,问他昨天跟李香君团聚的滋味如何。尽管侯方域当时讪笑着应付了过去,但心里却象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前几天赵全不过还是个卑贱的士卒,如今竟敢跟他这个大都督的秘书开这种无聊的玩笑,可见扬州的尊卑不分、纲常倒悬到了何种地步。
南京政府的治下百姓们的生活都好了起来。这个侯方域当然也知道,但百姓们能不能吃饱肚子又跟我侯方域何干?侯方域要的是荣华富贵,光耀门楣。
正因为在扬州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侯方域这才痛下决心,不顾李香君的苦苦相劝。坚辞而离扬州。
满清朝廷的重开科举给了侯方域莫大的希望,他觉得机会来了,以自己的才华,在满清朝廷里出人头地是可以想见得到的。
终不负自己十年苦读,自己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进士,更是破天荒以进士之身直接当一府之父母官,侯方域觉得自己当知府的这段日子真是人生中最得意之时,只可惜那个扬州的大都督太不给面子,本想沧州离扬州那么远,他们就是要打过来恐怕也是十几二十年之后的事。没想到这才二三年沧州就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国防军连战连胜的消息侯方域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他始终认为以满清朝廷之锐意进取,总有一天会战胜那些不讲纲常的人。
这种观念在侯方域的心底根深蒂固,也许是抛不开高中皇榜的荣耀,也许是大老爷当得久了,反正侯方域是决心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满清朝廷效忠到底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让侯方域心神不宁,连上班都不愿意去了的只是一封书信。
书信是远在杭州的冒襄写来的,冒襄在南京参加了行政学院的学习之后,在史可法和袁继咸的推荐下。被任命为杭州市长,如今杭州的各项建设弄得有声有色,冒襄干得是热火朝天。
终于有那么一天,冒襄忙里偷闲。想起了当初跟自己几人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这位如今还在满清那儿当着知府,做着自己的官老爷。
冒襄决定写封信劝劝侯方域,如果能劝得浪子回头,也算不枉被大家一起被并列为“四公子”。
这就是这封书信的由来,原由倒是极为简单。
侯方域知道市长这个称谓。南京的报纸能找得到的他都看过,他当然知道市长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一市之长,是为一城市的最高长官,不过侯方域对冒襄担任的这个市长颇有些不屑一顾。
这样的城市之长官当起来真没意思,薪水虽然不少,报纸上都是公布了的。侯方域仔细分析过南京政府官员的管理制度,他觉得冒襄除了这点薪水,什么外快都不可能有了,哪象自己当个知府,朝廷发的那点俸禄只够打牙祭的。
冒襄的信里并没有跟侯方域谈论薪水的问题,也没有从民族大义上来劝他。信里只把杭州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他说了,也把百姓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的事实在信里讲了。冒襄在信里希望侯方域能够主动回到南京政府这边来,以他的才名和他当初当过大都督秘书的经历,南京政府自是不会太为难他。
冒襄不知道的是,信里说的这些都不能打动侯方域,而书信最后一段廖廖几句话才是让侯方域心神不宁的关键。
冒襄书信的最后说的是满清朝廷已经快成昔日黄花,侯方域再为满清卖命不仅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骂名,自己也落不到好下场。
这个问题当然最严重,满清朝廷都快没有了,自己能够背靠的大树也没了,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哪里还有?
这当然是个大问题,侯方域也知道自己到了该抉择的时候了。
侯方域从没想过冒襄信里说的弃暗投明,他不觉得投靠南京政府就是奔向人生的光明,他现在考虑的是急流勇退还是跟满清朝廷一起共存亡。
如果大清朝能够打败南京政府就好了,再不济与南京政府鼎立而存也行,可为什么大清朝看起来就快不行了呢?得帮朝廷想个办法。
想到这里,侯方域忽然觉得自己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仿佛自己就是大清朝的救世主。
侯方域披衣起了床,喊下人点燃了蜡烛,磨了墨,他要给朝廷写奏折。大清朝的未来也许就指望着他的这篇奏折了。
尽管睡得很晚,但罗剑早上依然按时起床了。等罗剑穿到衣服到了帐篷外面,王强和马千军已经等在帐篷外面。
“首长,我看谭泰这次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昨天晚上又给我们送了三万多俘虏过来了。”见罗剑从帐篷里出来,王强开始咋乎开了。
“都没跑掉。全抓住了?”罗剑笑着问道,这个结果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没有,跑了几千骑兵,晚上太黑了,他们到处乱窜,咱们人少,口子封得不严,被跑掉了不少。”王强有些遗憾,早知道这样他把七师全都带上了。
“你去跟参谋长请示一下,这么多的俘虏得妥善安排好。要让他们吃饱,可不能出乱子。”罗剑给马千军交待了一下,马千军答应了走了。
“首长,这次是他们先动手的,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吧?”王强一边跟罗剑一起活动着身体,一边问道。
“不算了你想怎么办?”罗剑有些好笑王强的孩子气。
“打过去呀,那还用客气啊?”王强毫不犹豫地说道。
“再等几天吧,昨天晚上抓的这么多俘虏都还是麻烦事,真要打起来,十几万俘虏一抓。你总不能把他们都给坑了吧?”罗剑说道,这还真是个事,尽管南京政府不缺粮,但要管十几万人的口粮。光是运输都要费老劲了。
罗剑没有指望从满清那儿缴获粮草,据跑过来的清兵士卒讲,他们现在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而且还只有一顿干的。
“还有这么多麻烦事啊,我可没想这么多。”王强有些不好意思,习惯性摸了摸头说道。
接连几天的大太阳让气温升得很快。河边的柳树慢慢有了一些绿色,北方的春天尽管来得晚些,但终究是来了。
国防军与清兵的对峙依然在继续着,罗剑并不着急,目前也急不起来,尽管运河上的船队往来不息,一直在从南方不停地运送着粮草物资,但距离罗剑需要的储备数还有不小的差距。
前线参谋部的帐篷里,罗剑和乙邦才正同一帮参谋在研究着即将开始的作战行动,天气已经转暖,雨水季节即将来临,尽管后勤储备仍显不足,但罗剑和乙邦才都不准备再跟清兵耗下去了。
一个参谋走进帐篷,把一个密封得严严实实的信封交到了罗剑手里,这种信封是安全部专用的,这封信肯定也是安全部送来的。
罗剑撕开信封一看,里面装着是竟是一份奏折,罗剑先看了看奏折后面的落款,竟是侯方域,罗剑有了一些兴趣。
待把整个奏折看完,罗剑把奏折递给了乙邦才。
“大都督,这家伙太坏了,如果满清朝廷真按他说的做了,咱们还真有些麻烦呢。”乙邦才很快看完了奏折,皱着眉头对罗剑说道。
这封奏折正是侯方域写给满清朝廷的,只是奏折并没有被送往北京城,而是被安全部的人给拦截了。
这封奏折里,侯方域根据自己在扬州时的经历和不断从报纸上看到的南京政府的做法,给满清朝廷开了不少方子,比如开源节流,多开办工厂,侯方域甚至在奏折里给满清朝廷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
“哼,不得不说这小子算是有点才能的,只是这才能不能用来为国为民做事,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又岂能成为国之栋梁?”罗剑对侯方域一直是比较宽容的态度,现在见他竟如此为满清朝廷殚精竭虑,不顾民族大义,心里着实有些火了。
“大都督,要不让人把这小子给除了?”乙邦才建议道。
“那倒用不着,咱们政府的所有做法都是公开的,满清要学早就学去了,只是他们想学也学不成吧?咱们的政府是为国为民的,他们的朝廷是为了自身的统治,如果学咱们的做法,也只能是画虎不成啊!”
罗剑并不在乎满清朝廷有个侯方域,要说算是人才的,满清朝廷也有不少,象洪承畴和范文程等人,不仅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眼光也比一般人长远,这些人都不能挽救满清朝廷的命运,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侯方域又算得了什么?(未完待续。)
罗剑想得很晚才沉沉睡去,早春寒冷的夜晚里,躺在床上睡不着的不仅是罗剑,沧州城里的侯方域也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今天晚上侯老太爷又把侯方域喊去痛骂了一顿,按说李香君和孩子已经跑了那么久,何况现在战云密布,满清朝廷也顾不上让他把嫡孙送到京城当人质了,老太爷应该不会发火才对,但老太爷就是指着侯方域的鼻子狠狠骂了他一顿,让侯方域觉得在这么多下人面前真是颜面尽失。
尽管沧州已经乱成一锅粥,但因为把谭泰巴结得好,谭泰给侯方域一家人住的院子派了一队士兵守着,这让侯家的日子在混乱的沧州城里依然显得颇为平静。
但知府衙门现在却完全瘫痪了,除了几个同知、通判还呆在家里,府里的师爷和各房吏员们早就跑得不知去向。不过侯方域知道,府衙即便不瘫痪,他现在也无事可干,尽管谭泰对战争的预期极其悲观,但准备安心过几天舒坦日子的他把沧州的所有权力都收了去,在他看来,大权在握也算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吧。
侯老太爷今天大骂侯方域的起因很简单,因为侯方域今天没有到府衙去值守,也就是说侯方域今天没去上班。
侯方域本来心志是颇为坚定的,当初在扬州出现那么多的新鲜东西对他一心“向上”的心思影响都是极小,现在尽管形势不利,但侯方域并没有对满清朝廷失去信心。在他看来,如此礼贤下士的朝廷不会这么快就完的。
侯方域对满清朝廷有信心还来源于对南京政府的没信心,他总认为大都督罗剑在扬州和南京实行的那一套完全有悖于常理,最让侯方域受不了的是扬州政府里上下尊卑不分。
谁都想不到,当初让侯方域下定决心离扬州去寻找“光明未来”的竟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
那天早上侯方域如同往常一样到大都督府报到,到了大都督门口时,罗剑的卫队长赵全跟他开了一个玩笑,问他昨天跟李香君团聚的滋味如何。尽管侯方域当时讪笑着应付了过去,但心里却象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前几天赵全不过还是个卑贱的士卒,如今竟敢跟他这个大都督的秘书开这种无聊的玩笑,可见扬州的尊卑不分、纲常倒悬到了何种地步。
南京政府的治下百姓们的生活都好了起来。这个侯方域当然也知道,但百姓们能不能吃饱肚子又跟我侯方域何干?侯方域要的是荣华富贵,光耀门楣。
正因为在扬州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侯方域这才痛下决心,不顾李香君的苦苦相劝。坚辞而离扬州。
满清朝廷的重开科举给了侯方域莫大的希望,他觉得机会来了,以自己的才华,在满清朝廷里出人头地是可以想见得到的。
终不负自己十年苦读,自己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进士,更是破天荒以进士之身直接当一府之父母官,侯方域觉得自己当知府的这段日子真是人生中最得意之时,只可惜那个扬州的大都督太不给面子,本想沧州离扬州那么远,他们就是要打过来恐怕也是十几二十年之后的事。没想到这才二三年沧州就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国防军连战连胜的消息侯方域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他始终认为以满清朝廷之锐意进取,总有一天会战胜那些不讲纲常的人。
这种观念在侯方域的心底根深蒂固,也许是抛不开高中皇榜的荣耀,也许是大老爷当得久了,反正侯方域是决心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满清朝廷效忠到底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让侯方域心神不宁,连上班都不愿意去了的只是一封书信。
书信是远在杭州的冒襄写来的,冒襄在南京参加了行政学院的学习之后,在史可法和袁继咸的推荐下。被任命为杭州市长,如今杭州的各项建设弄得有声有色,冒襄干得是热火朝天。
终于有那么一天,冒襄忙里偷闲。想起了当初跟自己几人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这位如今还在满清那儿当着知府,做着自己的官老爷。
冒襄决定写封信劝劝侯方域,如果能劝得浪子回头,也算不枉被大家一起被并列为“四公子”。
这就是这封书信的由来,原由倒是极为简单。
侯方域知道市长这个称谓。南京的报纸能找得到的他都看过,他当然知道市长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一市之长,是为一城市的最高长官,不过侯方域对冒襄担任的这个市长颇有些不屑一顾。
这样的城市之长官当起来真没意思,薪水虽然不少,报纸上都是公布了的。侯方域仔细分析过南京政府官员的管理制度,他觉得冒襄除了这点薪水,什么外快都不可能有了,哪象自己当个知府,朝廷发的那点俸禄只够打牙祭的。
冒襄的信里并没有跟侯方域谈论薪水的问题,也没有从民族大义上来劝他。信里只把杭州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他说了,也把百姓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的事实在信里讲了。冒襄在信里希望侯方域能够主动回到南京政府这边来,以他的才名和他当初当过大都督秘书的经历,南京政府自是不会太为难他。
冒襄不知道的是,信里说的这些都不能打动侯方域,而书信最后一段廖廖几句话才是让侯方域心神不宁的关键。
冒襄书信的最后说的是满清朝廷已经快成昔日黄花,侯方域再为满清卖命不仅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骂名,自己也落不到好下场。
这个问题当然最严重,满清朝廷都快没有了,自己能够背靠的大树也没了,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哪里还有?
这当然是个大问题,侯方域也知道自己到了该抉择的时候了。
侯方域从没想过冒襄信里说的弃暗投明,他不觉得投靠南京政府就是奔向人生的光明,他现在考虑的是急流勇退还是跟满清朝廷一起共存亡。
如果大清朝能够打败南京政府就好了,再不济与南京政府鼎立而存也行,可为什么大清朝看起来就快不行了呢?得帮朝廷想个办法。
想到这里,侯方域忽然觉得自己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仿佛自己就是大清朝的救世主。
侯方域披衣起了床,喊下人点燃了蜡烛,磨了墨,他要给朝廷写奏折。大清朝的未来也许就指望着他的这篇奏折了。
尽管睡得很晚,但罗剑早上依然按时起床了。等罗剑穿到衣服到了帐篷外面,王强和马千军已经等在帐篷外面。
“首长,我看谭泰这次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昨天晚上又给我们送了三万多俘虏过来了。”见罗剑从帐篷里出来,王强开始咋乎开了。
“都没跑掉。全抓住了?”罗剑笑着问道,这个结果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没有,跑了几千骑兵,晚上太黑了,他们到处乱窜,咱们人少,口子封得不严,被跑掉了不少。”王强有些遗憾,早知道这样他把七师全都带上了。
“你去跟参谋长请示一下,这么多的俘虏得妥善安排好。要让他们吃饱,可不能出乱子。”罗剑给马千军交待了一下,马千军答应了走了。
“首长,这次是他们先动手的,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吧?”王强一边跟罗剑一起活动着身体,一边问道。
“不算了你想怎么办?”罗剑有些好笑王强的孩子气。
“打过去呀,那还用客气啊?”王强毫不犹豫地说道。
“再等几天吧,昨天晚上抓的这么多俘虏都还是麻烦事,真要打起来,十几万俘虏一抓。你总不能把他们都给坑了吧?”罗剑说道,这还真是个事,尽管南京政府不缺粮,但要管十几万人的口粮。光是运输都要费老劲了。
罗剑没有指望从满清那儿缴获粮草,据跑过来的清兵士卒讲,他们现在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而且还只有一顿干的。
“还有这么多麻烦事啊,我可没想这么多。”王强有些不好意思,习惯性摸了摸头说道。
接连几天的大太阳让气温升得很快。河边的柳树慢慢有了一些绿色,北方的春天尽管来得晚些,但终究是来了。
国防军与清兵的对峙依然在继续着,罗剑并不着急,目前也急不起来,尽管运河上的船队往来不息,一直在从南方不停地运送着粮草物资,但距离罗剑需要的储备数还有不小的差距。
前线参谋部的帐篷里,罗剑和乙邦才正同一帮参谋在研究着即将开始的作战行动,天气已经转暖,雨水季节即将来临,尽管后勤储备仍显不足,但罗剑和乙邦才都不准备再跟清兵耗下去了。
一个参谋走进帐篷,把一个密封得严严实实的信封交到了罗剑手里,这种信封是安全部专用的,这封信肯定也是安全部送来的。
罗剑撕开信封一看,里面装着是竟是一份奏折,罗剑先看了看奏折后面的落款,竟是侯方域,罗剑有了一些兴趣。
待把整个奏折看完,罗剑把奏折递给了乙邦才。
“大都督,这家伙太坏了,如果满清朝廷真按他说的做了,咱们还真有些麻烦呢。”乙邦才很快看完了奏折,皱着眉头对罗剑说道。
这封奏折正是侯方域写给满清朝廷的,只是奏折并没有被送往北京城,而是被安全部的人给拦截了。
这封奏折里,侯方域根据自己在扬州时的经历和不断从报纸上看到的南京政府的做法,给满清朝廷开了不少方子,比如开源节流,多开办工厂,侯方域甚至在奏折里给满清朝廷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
“哼,不得不说这小子算是有点才能的,只是这才能不能用来为国为民做事,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又岂能成为国之栋梁?”罗剑对侯方域一直是比较宽容的态度,现在见他竟如此为满清朝廷殚精竭虑,不顾民族大义,心里着实有些火了。
“大都督,要不让人把这小子给除了?”乙邦才建议道。
“那倒用不着,咱们政府的所有做法都是公开的,满清要学早就学去了,只是他们想学也学不成吧?咱们的政府是为国为民的,他们的朝廷是为了自身的统治,如果学咱们的做法,也只能是画虎不成啊!”
罗剑并不在乎满清朝廷有个侯方域,要说算是人才的,满清朝廷也有不少,象洪承畴和范文程等人,不仅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眼光也比一般人长远,这些人都不能挽救满清朝廷的命运,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侯方域又算得了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