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第290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梁的行动,寇国怎么可能一点儿都不知情。只不过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大梁皇帝将寇国这些年经营出的人迈沉海的半年后,还是埋在奉安几代的钉子送的消息,寇国知此行动的官员全都吓到了,他们是疯狂的,却也有着很大的成功的把握,要不然也不会拿整个寇国做赌注,得知计划失败,他们心惊胆战,他们敢算计大梁,却无法承受大梁的回击。想到几个月前,大梁派来使臣宣布的旨义,当时他们还在抱怨大梁下手太狠,现在看大梁的皇帝还是很仁慈,没有派兵直接灭了他们。
寇国上下立马开始准备朝贡的东西,大梁应该是没把此事摆在明面上,大梁的皇帝也是要面子的,被人这般的算计,自然觉得丢了颜面,既然大梁皇帝不准备把此事公开,他们就不能让大梁以朝贡之事为借口,打过来。朝贡的东西按着大梁皇帝旨义的两倍,甚至三倍准备。
把东西装好后,飘飘摇摇的往大梁方向出发。在海上飘了些时日,待到了大梁附近,看着高高的海上城墙,把寇国使臣吓得不行,城墙还未建完,但高度比他们两船叠加到一起还要高,使臣偷偷的派擅长潜海的人下海,想要知道海底的城墙有多深,等了很久才见人上船,给出的答案是深不见底。使臣的头上全是冷汗,这海上城墙绝对是大梁皇帝针对寇国而建的。
只能说寇国人相当的自大,且有些自恋。过了海防城墙,被哨兵拦了很久才放行,到了海港,海港上来了两批人,一批是海边的将士,要查看海船上有没有违禁品,另一批人过来收关税的,所有大型船支,若是简单的停靠,会按时辰收费,若是往岸上卸载货物贩卖,就会收取入关税,当然朝贡除外,不过除朝贡品外的东西,如果不能说明去处,便不能上岸,想要拿去卖,就要交关税。
寇国使臣嘴皮子都快要磨薄了,也没有让过来的收税的人同意让他们额外的两箱东西上岸,想要塞些钱,却被来的衙役立刻按下,使臣只能大呼小叫的说自己是使臣,两国相交不能扣压来使,负责的人掏了掏耳朵,寇国的使臣叫声和老娘们的吼街不相上下。
寇国使臣不但自己受捆,还得眼睁睁的看着上船检查的将士把他们的武器全都收缴,将士说了,待他们离开的时候,让城墙上的哨兵归还,使臣还想说什么,便对上将士头领的瞪视,“怎么寇国要带武器进京面圣?难不成想要行刺,或是另有图谋?”不知是不是因为心虚,寇国使臣只能同意将士把武器全都收缴了。
在海港停了近十天,寇国使臣才带着朝贡的东西向京城出发,而此时皇帝已经拿到了寇国朝贡单,看着上面的东西,再想着年年寇国哭穷的架势,本就对寇国满满恨意的皇帝,连带着对棒国也厌恶起来,这些附属都是一个样,当真觉得他是散财的。皇帝一怒之下,连带南边的几个附国的朝贡也回了一倍。
对待南边的附国,使臣没像对待寇国那样严肃,相当善意的暗示原由,气得南边几个附国直跳脚,纷纷表示他们每年朝贡都是发自内心深处对上国皇帝的敬仰,诚心诚意的准备东西,贡献的也都是他们最珍贵的礼物,还请使臣帮忙美言。南边的附国对寇国咬牙切齿,但在海边遥望,想要做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暗气。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南边一些国家听到一些寇国想要踏上内陆的谣言,这些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南边内陆里的国家一个个都忧心忡忡,担心寇国是不是在打他们的主意,在这些国家的君主看来,寇国是不敢动大梁的,寇国想要内迁,就只能盯上他们,连棒国都不会考虑,那里的土地更贫瘠。不论寇国盯上的是谁,他们都应该联合起来,首先,要让沿海的国家向上国申请一下,把上国的海防长城延伸过来,寇国就算想要攻过来,难。接着就是能不能和上国商量,先把寇国灭了,不是传他们的岛在下沉,早晚会沉下去,那就提前让岛沉下去不就行了,省得天天提防寇国的野心。
使臣也听说了谣言,回京时如实的向皇上汇报,大梁皇帝沉默,寇国的野心还真不小,盯着大梁的国土不算,还想把大梁的属国也都占了,至于谣言里寇国岛下沉的事,在皇帝看来纯属无稽之谈。寇国岛做为附国已经有了几百年的记录,要沉早就沉了,还能待到现在。
去南方的使臣回京没多久,南方诸小国纷纷派人前往上国京城,一为进贡,二为请上国为他们解忧,一定要灭了寇国让他们安心。尤其是临海的小国,如果寇国打过来,他们首当其冲。
王修晋回京的半年多,一直扎在车坊,现在自行车的产量平均每天都能出一辆,而车链的齿轴也被应用到很多的地方,王修晋再一次的觉得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木制的轨车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是王修晋居然看一位木匠的画稿里看到了火车的雏形。
李菻善带着几百的士兵去了船坊,在陆地上能训练差不多结束,现在需要在海上实训,还需要适应海上飘摇的生活。李菻善的手下刘青在一点点的接手训练海上士兵的事,李菻善不可能一直负责此事,李家主要还是陆战。
雅昶这半年多成长的非常快,个子长得也快,但仍是很依赖小爹,除去晚上睡觉会回自己的房间外,其他的时间只要在家里,就会占据小爹的身边,王修晋考虑明年开春后让雅昶去学堂读书。
盘算着日子过得还真快,转眼又是一年到了头。这一年忙忙碌碌,感觉像是没做什么,但细算算,发生了不少好事,船坊又改造成功两艘大船,生产了一艘全新战船,战船下海后,经过了几次的试验,船上不算其他攻击武器,单炮台就有十六架,其他的大弓弩更是多,船下还能发射水雷,水雷的攻击虽然只能向前,但威力十足。
王修晋曾询问船坊的老工匠,能不能建造在海底行驶的船,工匠们沉思了很久后,倒是画出了图稿,只是在海底行驶的船,需要上面的大船用链子栓着行驶,没有任何的用途,王修晋只能让工匠停下了这个,倒是工匠们觉得这个可以用,还把新式的玻璃加厚加固安装到船下船,以探索海下世界,工匠们笑称,想看看能不能发现龙宫。船下船可以通过上面大船拖放到海中,也能拉到海上,不用担心会困死船中。王修晋听完工匠们的说辞后,也就没拦着。
海上的防御在慢慢的建成,海边的监管也跟着扩大,由文武两方共同监管,倒也没有起争执,两边相安无事。前中书令刘大人的事,皇上第一艘战船下海后公开,言辞犀利的对满朝文武发了顿火,然后便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抓的抓,杀的杀,闹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脑子不算正常的书生,对皇上相当的痛心疾首,写文章大骂,这些脑子不太好用的书生,下场是可想而知,而新上任的官员目前看来还都很积极工作,不再成天的只知道盯着皇上后院看。
前几天的朝会上,皇上下旨,明年再派人出海,把大梁的瓷器推向海外。王修晋比朝上大臣要早些得知此事,列好长长的清单,但凡海外有的,大梁没有的,全都要弄回来,弄不好的,也要把能够建造的人带回来,不论是花钱,还是强抢。真正的战争爆发之前,大梁不能说是刀枪不入,也要有铜墙铁壁,这样才能使后世百姓能够免于战乱。
把清单送走后,忙了近一年的王修晋终于喘了口气,今年粮铺因为蟹田稻不再是独家经营,价格下滑了一下,但因为是老店,百姓也都认了这个牌子,对粮铺的冲击并不大,而且,就算是凉州的百姓依旧种着蟹田稻,今年的稻子口味明显和往年大不同,百姓的生活好了,对吃食的追求有了计较,味道的改变,让想吃正宗蟹田稻的人,仍旧坚定认准王家粮铺。
凉州农户也有吃自家的稻米,他们心里也有疑惑,却说不清为什么味道的变化那么大,蟹苗都是王家粮铺的人帮忙联系,种植的过程,他们也和往年一样,为什么味道就变了。农户们想到今年比往年少赚的钱,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们还是希望东家继续开粮铺,可也知道是不大可能的,铺子的匾都换了。
想到之前传出来的,粮铺东家是因为凉州铺子的掌柜的贪得太多,恼怒之下把铺子转了成衣铺,铺子的掌柜也是由京城过来的,说是对凉州人不信任,还巴不得凉州农户去闹,若不是怕把铺子关了,铺子里的伙计没了生计,东家连铺子都不想在凉州开,如果农户去闹,便顺了东家的意,直接关铺子,东家说在别的地方的铺子都没出过事。
传闻入了王修晋的耳时,他也只是笑了笑,基本上传闻没夸大。
大梁的行动,寇国怎么可能一点儿都不知情。只不过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大梁皇帝将寇国这些年经营出的人迈沉海的半年后,还是埋在奉安几代的钉子送的消息,寇国知此行动的官员全都吓到了,他们是疯狂的,却也有着很大的成功的把握,要不然也不会拿整个寇国做赌注,得知计划失败,他们心惊胆战,他们敢算计大梁,却无法承受大梁的回击。想到几个月前,大梁派来使臣宣布的旨义,当时他们还在抱怨大梁下手太狠,现在看大梁的皇帝还是很仁慈,没有派兵直接灭了他们。
寇国上下立马开始准备朝贡的东西,大梁应该是没把此事摆在明面上,大梁的皇帝也是要面子的,被人这般的算计,自然觉得丢了颜面,既然大梁皇帝不准备把此事公开,他们就不能让大梁以朝贡之事为借口,打过来。朝贡的东西按着大梁皇帝旨义的两倍,甚至三倍准备。
把东西装好后,飘飘摇摇的往大梁方向出发。在海上飘了些时日,待到了大梁附近,看着高高的海上城墙,把寇国使臣吓得不行,城墙还未建完,但高度比他们两船叠加到一起还要高,使臣偷偷的派擅长潜海的人下海,想要知道海底的城墙有多深,等了很久才见人上船,给出的答案是深不见底。使臣的头上全是冷汗,这海上城墙绝对是大梁皇帝针对寇国而建的。
只能说寇国人相当的自大,且有些自恋。过了海防城墙,被哨兵拦了很久才放行,到了海港,海港上来了两批人,一批是海边的将士,要查看海船上有没有违禁品,另一批人过来收关税的,所有大型船支,若是简单的停靠,会按时辰收费,若是往岸上卸载货物贩卖,就会收取入关税,当然朝贡除外,不过除朝贡品外的东西,如果不能说明去处,便不能上岸,想要拿去卖,就要交关税。
寇国使臣嘴皮子都快要磨薄了,也没有让过来的收税的人同意让他们额外的两箱东西上岸,想要塞些钱,却被来的衙役立刻按下,使臣只能大呼小叫的说自己是使臣,两国相交不能扣压来使,负责的人掏了掏耳朵,寇国的使臣叫声和老娘们的吼街不相上下。
寇国使臣不但自己受捆,还得眼睁睁的看着上船检查的将士把他们的武器全都收缴,将士说了,待他们离开的时候,让城墙上的哨兵归还,使臣还想说什么,便对上将士头领的瞪视,“怎么寇国要带武器进京面圣?难不成想要行刺,或是另有图谋?”不知是不是因为心虚,寇国使臣只能同意将士把武器全都收缴了。
在海港停了近十天,寇国使臣才带着朝贡的东西向京城出发,而此时皇帝已经拿到了寇国朝贡单,看着上面的东西,再想着年年寇国哭穷的架势,本就对寇国满满恨意的皇帝,连带着对棒国也厌恶起来,这些附属都是一个样,当真觉得他是散财的。皇帝一怒之下,连带南边的几个附国的朝贡也回了一倍。
对待南边的附国,使臣没像对待寇国那样严肃,相当善意的暗示原由,气得南边几个附国直跳脚,纷纷表示他们每年朝贡都是发自内心深处对上国皇帝的敬仰,诚心诚意的准备东西,贡献的也都是他们最珍贵的礼物,还请使臣帮忙美言。南边的附国对寇国咬牙切齿,但在海边遥望,想要做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暗气。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南边一些国家听到一些寇国想要踏上内陆的谣言,这些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南边内陆里的国家一个个都忧心忡忡,担心寇国是不是在打他们的主意,在这些国家的君主看来,寇国是不敢动大梁的,寇国想要内迁,就只能盯上他们,连棒国都不会考虑,那里的土地更贫瘠。不论寇国盯上的是谁,他们都应该联合起来,首先,要让沿海的国家向上国申请一下,把上国的海防长城延伸过来,寇国就算想要攻过来,难。接着就是能不能和上国商量,先把寇国灭了,不是传他们的岛在下沉,早晚会沉下去,那就提前让岛沉下去不就行了,省得天天提防寇国的野心。
使臣也听说了谣言,回京时如实的向皇上汇报,大梁皇帝沉默,寇国的野心还真不小,盯着大梁的国土不算,还想把大梁的属国也都占了,至于谣言里寇国岛下沉的事,在皇帝看来纯属无稽之谈。寇国岛做为附国已经有了几百年的记录,要沉早就沉了,还能待到现在。
去南方的使臣回京没多久,南方诸小国纷纷派人前往上国京城,一为进贡,二为请上国为他们解忧,一定要灭了寇国让他们安心。尤其是临海的小国,如果寇国打过来,他们首当其冲。
王修晋回京的半年多,一直扎在车坊,现在自行车的产量平均每天都能出一辆,而车链的齿轴也被应用到很多的地方,王修晋再一次的觉得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木制的轨车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是王修晋居然看一位木匠的画稿里看到了火车的雏形。
李菻善带着几百的士兵去了船坊,在陆地上能训练差不多结束,现在需要在海上实训,还需要适应海上飘摇的生活。李菻善的手下刘青在一点点的接手训练海上士兵的事,李菻善不可能一直负责此事,李家主要还是陆战。
雅昶这半年多成长的非常快,个子长得也快,但仍是很依赖小爹,除去晚上睡觉会回自己的房间外,其他的时间只要在家里,就会占据小爹的身边,王修晋考虑明年开春后让雅昶去学堂读书。
盘算着日子过得还真快,转眼又是一年到了头。这一年忙忙碌碌,感觉像是没做什么,但细算算,发生了不少好事,船坊又改造成功两艘大船,生产了一艘全新战船,战船下海后,经过了几次的试验,船上不算其他攻击武器,单炮台就有十六架,其他的大弓弩更是多,船下还能发射水雷,水雷的攻击虽然只能向前,但威力十足。
王修晋曾询问船坊的老工匠,能不能建造在海底行驶的船,工匠们沉思了很久后,倒是画出了图稿,只是在海底行驶的船,需要上面的大船用链子栓着行驶,没有任何的用途,王修晋只能让工匠停下了这个,倒是工匠们觉得这个可以用,还把新式的玻璃加厚加固安装到船下船,以探索海下世界,工匠们笑称,想看看能不能发现龙宫。船下船可以通过上面大船拖放到海中,也能拉到海上,不用担心会困死船中。王修晋听完工匠们的说辞后,也就没拦着。
海上的防御在慢慢的建成,海边的监管也跟着扩大,由文武两方共同监管,倒也没有起争执,两边相安无事。前中书令刘大人的事,皇上第一艘战船下海后公开,言辞犀利的对满朝文武发了顿火,然后便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抓的抓,杀的杀,闹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脑子不算正常的书生,对皇上相当的痛心疾首,写文章大骂,这些脑子不太好用的书生,下场是可想而知,而新上任的官员目前看来还都很积极工作,不再成天的只知道盯着皇上后院看。
前几天的朝会上,皇上下旨,明年再派人出海,把大梁的瓷器推向海外。王修晋比朝上大臣要早些得知此事,列好长长的清单,但凡海外有的,大梁没有的,全都要弄回来,弄不好的,也要把能够建造的人带回来,不论是花钱,还是强抢。真正的战争爆发之前,大梁不能说是刀枪不入,也要有铜墙铁壁,这样才能使后世百姓能够免于战乱。
把清单送走后,忙了近一年的王修晋终于喘了口气,今年粮铺因为蟹田稻不再是独家经营,价格下滑了一下,但因为是老店,百姓也都认了这个牌子,对粮铺的冲击并不大,而且,就算是凉州的百姓依旧种着蟹田稻,今年的稻子口味明显和往年大不同,百姓的生活好了,对吃食的追求有了计较,味道的改变,让想吃正宗蟹田稻的人,仍旧坚定认准王家粮铺。
凉州农户也有吃自家的稻米,他们心里也有疑惑,却说不清为什么味道的变化那么大,蟹苗都是王家粮铺的人帮忙联系,种植的过程,他们也和往年一样,为什么味道就变了。农户们想到今年比往年少赚的钱,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们还是希望东家继续开粮铺,可也知道是不大可能的,铺子的匾都换了。
想到之前传出来的,粮铺东家是因为凉州铺子的掌柜的贪得太多,恼怒之下把铺子转了成衣铺,铺子的掌柜也是由京城过来的,说是对凉州人不信任,还巴不得凉州农户去闹,若不是怕把铺子关了,铺子里的伙计没了生计,东家连铺子都不想在凉州开,如果农户去闹,便顺了东家的意,直接关铺子,东家说在别的地方的铺子都没出过事。
传闻入了王修晋的耳时,他也只是笑了笑,基本上传闻没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