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厢房一会之后吴王李弘冀对于淮王的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不是完全因为兄弟二人对话中他对六弟的观察,还在于以目前李从嘉的实力并不足以参与到这场皇权的争夺中来,自从他封王江淮之后李弘冀可没有放松过对皇弟的观察,正像李从嘉自己预测的一般,无论是吴王还是燕王在江淮之地都有着自己的势力。但至少眼下的淮王已经成了决定形势走向的一颗重要棋子,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李弘冀到了金陵,李从嘉并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继续着自己一贯的表现,每日只是全心全意的伺候父皇,对朝堂之事依旧毫无兴趣,但燕王李景遂就绝不轻松了,假如说在吴王未到之前就是威国公宋齐丘也表现出了比较配合的姿态的话,那么李弘冀一到整个朝中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宋家自不必说,冯延巳高越等人已经有可明显的倾向,而就在当日双方在养心殿就有了一次针锋相对,重点则在南汉之事。
按李景遂的原意此次要坚决对之用兵,以打击对方不断增长的**,尤其是在李璟病重之时,更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以彰显大唐的国力与军力。但李弘冀的主张与之恰恰相反,之前的失利加上如今大唐的形势,与之谈判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或者说是拖,等到李璟清醒之后再确定具体的方略,在那之前哪怕做出一些退让亦是无妨。
李从嘉没有参与到这一场朝堂之争当中,但燕王与吴王各持一词的初衷他却是尽可以了解,前番与南汉之战大唐可以说是丧师失地。楚王李景达的志大才疏已然完全暴露出来。兵力占据优势。后勤也算得上充足,一而再再而三的连败只能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无能!
而倘若要再对南汉用兵,满朝上下最为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吴王李弘冀,即使是他也从不看清自己兄长的军事才能,大哥在治军方面是很有一套的,麾下也不缺能征惯战的战将与精兵!假若没有李璟的病重,李从嘉相信有吴王的率领大唐此次绝对是胜面居大,而李景达的失败之后亦并非没有李弘冀的不闻不问。想想看在楚王的失败之后他出来收拾残局,就能赢得更大的名声和更多人的支持。
但与眼下的金陵相比南汉之战可以取得的收益就算不了什么了,自己去为大唐稳固边疆全力作战,可到头来却是他人做嫁衣裳这是李弘冀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有着外臣不能结交京官的规矩吴王至少在京城这一块的实力并不在燕王之上。而李景遂是一贯以低调示人的,但谁也不敢否认他正统继承人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力,只要能安定京城局势对南汉一时的忍让又算得了什么?最多也就是割让一些州郡罢了,忍一时之气一旦大局在握那些眼前的利益都有收回的一天。
在朝堂之上李景遂暗指李弘冀此举是有辱大唐风度,不以国事为重,可后者亦是振振有词。此时最重的国事便是父皇的病情,其余一切暂时不在话下。倘若将现在的李弘冀换成李从嘉。采取的策略将会是一模一样,南汉与皇权相比实在是太轻了,刘家也不是郭威与柴荣那样的雄主,忍一时之气也能算得上妥善的对策之一,由此可见李弘冀在来金陵之前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包括城外的五万大军!
驻扎在溧水的这五万唐军可是实打实的百战精锐,对吴王李弘冀更是忠心耿耿,且来到金陵近郊此时更是师出有名,一来南线的战事对大唐不利,李弘冀此举可以美其名曰保卫京师重地,二来集结大军一旦皇上下令他就可以立刻南下杀敌!即使所有人心中都明知此事是怎么一回事但吴王终有站的住脚的理由,此处亦是相当关键。
当然李弘冀有所应对李景遂也不是无所准备,至少在金陵百里范围之内他的实力还是处在上风的,且不说金陵城内的禁军十有**掌握在燕王的手中,就是扬州镇江两处的唐军也是强大的震慑,要知道燕王的权利是写在诏书之中的,李璟一旦不能理事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发号施令者!名正言顺也是他面对李弘冀的最大优势,后者的五万大军也只能驻扎溧水,除非吴王是铁了心的要与燕王撕破面皮争权,否则绝不敢轻动,再往前一步他都会在名义上处在不利的局面。
坐山观虎斗是李从嘉此次来京的最大宗旨,但亦是不得不为之举,正像李弘冀所想的一般,现在的淮王是不具备和自己以及燕王一争的实力的。李景遂的优势在京城,李弘冀的所长在地方,二人麾下都有着一帮支持者与跟随者,那都是李从嘉所不具备的,恐怕此时他要争夺皇权就是舅父锺云都不会站在他一边,决定性的始终是实力。
这也是他要赌李璟不会亡故的最大原因,因为此事一旦发生无论如何最大的得利者都绝不会是他,与吴王燕王相比现在的淮王实力太过单薄,根本不足以作为第三方实力登上舞台,做一颗足以左右双方局势的重要棋子还是做根基浅薄的争权者这并不难以抉择!而且在双方的争权之中还有着更多李从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李弘冀此次带兵前来显示实力就是一种策略,虽然六皇子觉得稍稍有些冒进!
如今在金陵城中燕王吴王二虎争锋的局势已成,李璟的病情就成了他们的矛盾是否会立刻激化的最大的要素,也只有李璟方能消弭这一场大唐的皇权之争,可陛下的病情持续恶化却使得这唯一的条件都很难成立,看上去一场夺位之争已经是难以避免,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就会有更多的人坚定的加入某一方,以为自己日后赢得更大的利益。
这一切原本是无可厚非,就是李从嘉到时候都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表态的。他的实力决定了他现在不但不能作为第三方来争夺皇权。更是连居于二者之间调停也做不到!当然在李璟的病情还未明朗之前谁也不敢硬逼淮王太甚。否则只会将他送到另一方的怀抱之中。
吴王燕王各自心存顾忌,便是李从嘉能借此次事件获得利益的最大原因之二,第一当然是父皇的病情,假如不是对之有着一定的掌握李从嘉现在也要考虑站队的问题了,要不就是想方设法回转江淮,免得在皇权之争中殃及池鱼!不过在验证了乾坤养龙决真气能够控制父皇的病症之后,眼下对于李从嘉而言就是进可攻退可守,李璟病情的持恶化始终没有醒来的迹象。但又是并没恶化到生命危急的地步便是李从嘉刻意做出的一种形式,只有保持这种形势下去他的重要棋子地位才能够得到彰显,亦更能看清燕王与吴王种种隐藏在背后的实力。
有了这个最大的前提,淮王在朝堂之争当中就能心情愉悦的去扮演一个无心政事的角色,更显得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无论是谁问起他都只有一句话,一切听凭父皇而决,只要李璟在一天,谁敢擅自做主就是大逆不道,也绝对不敢有谁敢在此紧要关头冒着巨大的风险逼迫与他。加上颇为自得的演技,他就可以将一个孝心深重不求权力的淮王形象演绎的深入人心。至少此次各位重臣对淮王都是颇为认可的。
一个“拖”字可以说尽李从嘉在此局面下的应对,但他也知道是不可能长期拖延下去的,在某些局势之下一个平时很不起眼的小人物都有可能成为决定形势走向的巨大因素,这一点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比如说那个打死了大公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客!而在此次南唐的争权之中也有一个小人物因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此人还恰恰是李从嘉一力承担请来金陵的,那便是有着金针过穴之术的陆九指!
此时这位庐州名医已然接受了锺皇后的懿旨在赶往金陵的路上,至于他是不是真心接受有或者会不会在心中大骂周勤多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陆九指进京施术,无论成败都会打乱金陵城中此时的平衡,而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之后会发生什么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算上李从嘉来到金陵的时日,李璟的昏迷不醒已经维持了大半月的时间,除了锺皇后和李从嘉本人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对此事渐渐的失去了耐性,哪怕金针过穴有着极大的风险但至少是一个可以尽快解决此事的方法,换言之比起眼下的局势,李璟的生死的确是最大的要素,但其本身却并非是最为重要的,这不得不说是身为皇者的一种悲哀!
紧握父皇之手为他稍稍消减体内的虚寒二气,但消减的程度却比不上它们的增长,这个度在经过之前四五夜的实践之后李从嘉已然是轻车熟路了,正是因此才造成了李璟病情表象上的不断恶化。第一夜父皇的偶尔醒来也给六皇子提供了一个标准,以他眼下的功力可以消减虚寒二气的程度,假如李从嘉想,父皇便可以立刻醒来一段很短的时候,然后慢慢调理便可以痊愈,李璟的病情维持在此便是最佳。
此时看着淮王在李璟榻前的表现绝不会有任何人会觉得他是故作孝道,因为自己倒了金陵之后淮王便是一直如此,这两天随着病情的恶化更是寸步不离,连睡觉都在暖阁之中,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争和他没有半点的关系,也就是吴王前来之后淮王勉为其难的参加了一次养心殿的朝议,而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就从来没有去过。
但谁也不会知道六皇子心中的思绪反复,按脚程来算距离陆九指进京大概还有四日光景,自己是否要等他到来了?当日是李从嘉一力承担周勤才敢大着胆子推荐陆九指,可现在最不希望运用金针过穴的还是李从嘉,因为其中有着不小的风险更因为父皇的病情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绝不希望因为认为一点细小的失误而导致时局有变。
“重光还没睡?”正在想着种种可能之时,吴王李弘冀的声音从暖阁之外传了进来,按时辰算应该是刚刚结束朝议从养心殿回来的,不过为了防寒与安全这一处暖阁的密封与隔音是做得相当完备的,要是换了锺皇后在这里是肯定听不见李弘冀的这句话的,乾坤养龙决给予李从嘉的不仅仅是为人调理的本事,耳目也是格外的敏锐!
“哎~昨天一夜,今天一天,到现在淮王还没有用餐了,王爷来的正好,也只有王爷和娘娘的话管用了。”门口的侍女答道,李从嘉在毓秀宫的人缘可不是一般的好,看着淮王因为父皇的病情终日忧虑水米不进的样子很多人除了感动之外都会有着一些怜惜,这不两日间锺皇后去了内院的佛堂为皇上祈福,六皇子更是没人管了。
“哎~这个重光,自己不吃就有用了吗?快去厨房传些饭菜,等会儿我亲自看着他吃。”门外的李弘冀叹了口气说道,随即便是一阵脚步声传来,想是侍女一路小跑着去了厨房。
“重光,父皇今日如何了?”不一会门帘掀起吴王李弘冀步入了暖阁,看着坐在李璟榻前的李从嘉摇了摇头问道,恐怕现在除了六皇子金陵之中谁也不会对李璟的病情报以乐观的态度,连同太医院的周勤在内,无论陆九指的金针过穴是否有效李弘冀都要做好两手准备,且还是以无效的准备为多,那么此时李从嘉的立场就更为的关键。
“哎,还是老样子,这两天就连周先生的灌食也没有多大的效用,大哥,你再给沿途发令催催陆先生吧,从嘉怕……”李从嘉闻言起身一脸忧愁的言道,很显然这两日连六皇子都消瘦了不少。(未完待续。)
南厢房一会之后吴王李弘冀对于淮王的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不是完全因为兄弟二人对话中他对六弟的观察,还在于以目前李从嘉的实力并不足以参与到这场皇权的争夺中来,自从他封王江淮之后李弘冀可没有放松过对皇弟的观察,正像李从嘉自己预测的一般,无论是吴王还是燕王在江淮之地都有着自己的势力。但至少眼下的淮王已经成了决定形势走向的一颗重要棋子,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李弘冀到了金陵,李从嘉并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继续着自己一贯的表现,每日只是全心全意的伺候父皇,对朝堂之事依旧毫无兴趣,但燕王李景遂就绝不轻松了,假如说在吴王未到之前就是威国公宋齐丘也表现出了比较配合的姿态的话,那么李弘冀一到整个朝中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宋家自不必说,冯延巳高越等人已经有可明显的倾向,而就在当日双方在养心殿就有了一次针锋相对,重点则在南汉之事。
按李景遂的原意此次要坚决对之用兵,以打击对方不断增长的**,尤其是在李璟病重之时,更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以彰显大唐的国力与军力。但李弘冀的主张与之恰恰相反,之前的失利加上如今大唐的形势,与之谈判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或者说是拖,等到李璟清醒之后再确定具体的方略,在那之前哪怕做出一些退让亦是无妨。
李从嘉没有参与到这一场朝堂之争当中,但燕王与吴王各持一词的初衷他却是尽可以了解,前番与南汉之战大唐可以说是丧师失地。楚王李景达的志大才疏已然完全暴露出来。兵力占据优势。后勤也算得上充足,一而再再而三的连败只能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无能!
而倘若要再对南汉用兵,满朝上下最为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吴王李弘冀,即使是他也从不看清自己兄长的军事才能,大哥在治军方面是很有一套的,麾下也不缺能征惯战的战将与精兵!假若没有李璟的病重,李从嘉相信有吴王的率领大唐此次绝对是胜面居大,而李景达的失败之后亦并非没有李弘冀的不闻不问。想想看在楚王的失败之后他出来收拾残局,就能赢得更大的名声和更多人的支持。
但与眼下的金陵相比南汉之战可以取得的收益就算不了什么了,自己去为大唐稳固边疆全力作战,可到头来却是他人做嫁衣裳这是李弘冀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有着外臣不能结交京官的规矩吴王至少在京城这一块的实力并不在燕王之上。而李景遂是一贯以低调示人的,但谁也不敢否认他正统继承人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力,只要能安定京城局势对南汉一时的忍让又算得了什么?最多也就是割让一些州郡罢了,忍一时之气一旦大局在握那些眼前的利益都有收回的一天。
在朝堂之上李景遂暗指李弘冀此举是有辱大唐风度,不以国事为重,可后者亦是振振有词。此时最重的国事便是父皇的病情,其余一切暂时不在话下。倘若将现在的李弘冀换成李从嘉。采取的策略将会是一模一样,南汉与皇权相比实在是太轻了,刘家也不是郭威与柴荣那样的雄主,忍一时之气也能算得上妥善的对策之一,由此可见李弘冀在来金陵之前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包括城外的五万大军!
驻扎在溧水的这五万唐军可是实打实的百战精锐,对吴王李弘冀更是忠心耿耿,且来到金陵近郊此时更是师出有名,一来南线的战事对大唐不利,李弘冀此举可以美其名曰保卫京师重地,二来集结大军一旦皇上下令他就可以立刻南下杀敌!即使所有人心中都明知此事是怎么一回事但吴王终有站的住脚的理由,此处亦是相当关键。
当然李弘冀有所应对李景遂也不是无所准备,至少在金陵百里范围之内他的实力还是处在上风的,且不说金陵城内的禁军十有**掌握在燕王的手中,就是扬州镇江两处的唐军也是强大的震慑,要知道燕王的权利是写在诏书之中的,李璟一旦不能理事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发号施令者!名正言顺也是他面对李弘冀的最大优势,后者的五万大军也只能驻扎溧水,除非吴王是铁了心的要与燕王撕破面皮争权,否则绝不敢轻动,再往前一步他都会在名义上处在不利的局面。
坐山观虎斗是李从嘉此次来京的最大宗旨,但亦是不得不为之举,正像李弘冀所想的一般,现在的淮王是不具备和自己以及燕王一争的实力的。李景遂的优势在京城,李弘冀的所长在地方,二人麾下都有着一帮支持者与跟随者,那都是李从嘉所不具备的,恐怕此时他要争夺皇权就是舅父锺云都不会站在他一边,决定性的始终是实力。
这也是他要赌李璟不会亡故的最大原因,因为此事一旦发生无论如何最大的得利者都绝不会是他,与吴王燕王相比现在的淮王实力太过单薄,根本不足以作为第三方实力登上舞台,做一颗足以左右双方局势的重要棋子还是做根基浅薄的争权者这并不难以抉择!而且在双方的争权之中还有着更多李从嘉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李弘冀此次带兵前来显示实力就是一种策略,虽然六皇子觉得稍稍有些冒进!
如今在金陵城中燕王吴王二虎争锋的局势已成,李璟的病情就成了他们的矛盾是否会立刻激化的最大的要素,也只有李璟方能消弭这一场大唐的皇权之争,可陛下的病情持续恶化却使得这唯一的条件都很难成立,看上去一场夺位之争已经是难以避免,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就会有更多的人坚定的加入某一方,以为自己日后赢得更大的利益。
这一切原本是无可厚非,就是李从嘉到时候都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表态的。他的实力决定了他现在不但不能作为第三方来争夺皇权。更是连居于二者之间调停也做不到!当然在李璟的病情还未明朗之前谁也不敢硬逼淮王太甚。否则只会将他送到另一方的怀抱之中。
吴王燕王各自心存顾忌,便是李从嘉能借此次事件获得利益的最大原因之二,第一当然是父皇的病情,假如不是对之有着一定的掌握李从嘉现在也要考虑站队的问题了,要不就是想方设法回转江淮,免得在皇权之争中殃及池鱼!不过在验证了乾坤养龙决真气能够控制父皇的病症之后,眼下对于李从嘉而言就是进可攻退可守,李璟病情的持恶化始终没有醒来的迹象。但又是并没恶化到生命危急的地步便是李从嘉刻意做出的一种形式,只有保持这种形势下去他的重要棋子地位才能够得到彰显,亦更能看清燕王与吴王种种隐藏在背后的实力。
有了这个最大的前提,淮王在朝堂之争当中就能心情愉悦的去扮演一个无心政事的角色,更显得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无论是谁问起他都只有一句话,一切听凭父皇而决,只要李璟在一天,谁敢擅自做主就是大逆不道,也绝对不敢有谁敢在此紧要关头冒着巨大的风险逼迫与他。加上颇为自得的演技,他就可以将一个孝心深重不求权力的淮王形象演绎的深入人心。至少此次各位重臣对淮王都是颇为认可的。
一个“拖”字可以说尽李从嘉在此局面下的应对,但他也知道是不可能长期拖延下去的,在某些局势之下一个平时很不起眼的小人物都有可能成为决定形势走向的巨大因素,这一点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比如说那个打死了大公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客!而在此次南唐的争权之中也有一个小人物因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此人还恰恰是李从嘉一力承担请来金陵的,那便是有着金针过穴之术的陆九指!
此时这位庐州名医已然接受了锺皇后的懿旨在赶往金陵的路上,至于他是不是真心接受有或者会不会在心中大骂周勤多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陆九指进京施术,无论成败都会打乱金陵城中此时的平衡,而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之后会发生什么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算上李从嘉来到金陵的时日,李璟的昏迷不醒已经维持了大半月的时间,除了锺皇后和李从嘉本人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对此事渐渐的失去了耐性,哪怕金针过穴有着极大的风险但至少是一个可以尽快解决此事的方法,换言之比起眼下的局势,李璟的生死的确是最大的要素,但其本身却并非是最为重要的,这不得不说是身为皇者的一种悲哀!
紧握父皇之手为他稍稍消减体内的虚寒二气,但消减的程度却比不上它们的增长,这个度在经过之前四五夜的实践之后李从嘉已然是轻车熟路了,正是因此才造成了李璟病情表象上的不断恶化。第一夜父皇的偶尔醒来也给六皇子提供了一个标准,以他眼下的功力可以消减虚寒二气的程度,假如李从嘉想,父皇便可以立刻醒来一段很短的时候,然后慢慢调理便可以痊愈,李璟的病情维持在此便是最佳。
此时看着淮王在李璟榻前的表现绝不会有任何人会觉得他是故作孝道,因为自己倒了金陵之后淮王便是一直如此,这两天随着病情的恶化更是寸步不离,连睡觉都在暖阁之中,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争和他没有半点的关系,也就是吴王前来之后淮王勉为其难的参加了一次养心殿的朝议,而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就从来没有去过。
但谁也不会知道六皇子心中的思绪反复,按脚程来算距离陆九指进京大概还有四日光景,自己是否要等他到来了?当日是李从嘉一力承担周勤才敢大着胆子推荐陆九指,可现在最不希望运用金针过穴的还是李从嘉,因为其中有着不小的风险更因为父皇的病情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绝不希望因为认为一点细小的失误而导致时局有变。
“重光还没睡?”正在想着种种可能之时,吴王李弘冀的声音从暖阁之外传了进来,按时辰算应该是刚刚结束朝议从养心殿回来的,不过为了防寒与安全这一处暖阁的密封与隔音是做得相当完备的,要是换了锺皇后在这里是肯定听不见李弘冀的这句话的,乾坤养龙决给予李从嘉的不仅仅是为人调理的本事,耳目也是格外的敏锐!
“哎~昨天一夜,今天一天,到现在淮王还没有用餐了,王爷来的正好,也只有王爷和娘娘的话管用了。”门口的侍女答道,李从嘉在毓秀宫的人缘可不是一般的好,看着淮王因为父皇的病情终日忧虑水米不进的样子很多人除了感动之外都会有着一些怜惜,这不两日间锺皇后去了内院的佛堂为皇上祈福,六皇子更是没人管了。
“哎~这个重光,自己不吃就有用了吗?快去厨房传些饭菜,等会儿我亲自看着他吃。”门外的李弘冀叹了口气说道,随即便是一阵脚步声传来,想是侍女一路小跑着去了厨房。
“重光,父皇今日如何了?”不一会门帘掀起吴王李弘冀步入了暖阁,看着坐在李璟榻前的李从嘉摇了摇头问道,恐怕现在除了六皇子金陵之中谁也不会对李璟的病情报以乐观的态度,连同太医院的周勤在内,无论陆九指的金针过穴是否有效李弘冀都要做好两手准备,且还是以无效的准备为多,那么此时李从嘉的立场就更为的关键。
“哎,还是老样子,这两天就连周先生的灌食也没有多大的效用,大哥,你再给沿途发令催催陆先生吧,从嘉怕……”李从嘉闻言起身一脸忧愁的言道,很显然这两日连六皇子都消瘦了不少。(未完待续。)